不久前,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2022级护理学专业学生闵思达,在“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中斩获金牌。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不仅是他的个人荣耀,更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在该项目上的国赛“三连冠”。
闵思达
“男生也能做好护理”
此次国赛聚集了全国30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比赛采取单人形式,选手需在医院、家庭、日间照护和长期照护四大模块中,完成6个典型案例的考核。每个案例考核时长95分钟,包括20分钟计划、30分钟实践操作和45分钟撰写海报或反思报告,全面考察选手的专业能力、沟通技巧与人文素养。作为赛场上为数不多的男选手,闵思达展现出兼具刚柔的照护魅力。面对急救场景,他沉着判断、操作果断;与老年患者互动时,语调温和、眼神关切,巧妙化解对方焦虑。凭借强健体魄与稳定气场,他在搬扶、支撑等护理环节中凸显男护士的独特优势,为患者传递安全感与信任。
闵思达的专业选择缘于初中陪护家人的经历,那时的他就对“白衣天使”心生向往。如今班级里60个学生,只有10个男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少数派,闵思达却从未动摇过。“男生女生各有所长,我想用行动证明男性也可以在护理行业做得很好。”他说,“我想要为健康事业尽一份力,哪怕辛苦一点,也值得。”
真诚的温暖最动人
在不同照护场景的比赛中,闵思达的专业与温情体现在细节之中:面对痴呆患者,他以低沉温暖的声线轻声安抚,帮助其从紧张幻觉中回归现实;照料截肢糖尿病患者时,用坚定的鼓励话语帮助患者重塑生活希望;为16岁哮喘患者进行预防宣教时,结合自身游戏经历实现共情,让宣教更具感染力;面对突发扭伤情况,凭借果断而娴熟的操作快速缓解患者不适。“通过比赛,也让我明白了要时时刻刻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带来更好的康复。”闵思达说。
比赛现场
“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本质就是服务人,我们必须真正走近病人,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将知识与技能结合给出个性化的照护方案。”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儿童与老年护理教研室主任、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徐淑芹指出,中国选手在技能操作上精益求精,但在人文关怀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样的特征在世赛赛场上尤为凸显。
“东方文化讲究含蓄委婉,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温暖、不能真诚。”徐教练在闵思达身上看到了这份温暖的力量——在练习偏瘫病人转移时,闵思达鼓励病人利用健侧肢体主动参与,完成后还带动家属一起鼓掌:“看看您爸爸多棒!我们一起为他加油!”这一幕并非预设,而是学生投入角色后的真情流露,徐教练认为,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暖和成就感,是装不出来的,也最打动人。
锻造新时代的“温暖守护者”
金牌与荣耀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错题式”打磨,将1%的瑕疵修正至0.01%的极致追求,最终换来了国赛领奖台上稳稳举起金牌的高光时刻。从2024年7月至今,闵思达的备赛之路步履坚实——最初以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陪练身份参与训练,随后入选校级世赛集训队,历经2轮上海市选拔赛层层筛选,最终获得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入场券。备赛期间,日复一日每天5时30分起床就投入“打牢知识基础、苦练照护技能”的练习,累计使用的换药包数量远超常规训练量,每日数十次的消毒液洗手让双手出现明显色差。闵思达还是一名专业足球运动员,不服输、能吃苦、坚持不懈的运动精神也支撑着他的成长。
上健医学子勇夺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
教练团队为闵思达量身定制训练计划,为精准把握患者需求,他利用周末到病房与患者深度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优化男性照护者的服务特质,体现出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在国外留学的师姐通过线上指导帮他打磨细节;为调整沟通时的微表情,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神态与语气;为提升英语表达精准度,他每晚逐帧分析训练视频、推敲口语细节;为确保赛场稳定发挥,60天内针对12个案例完成上百次模拟展示与3轮全流程考核。
技能大赛的冠军是标杆,以赛促教的目的是培养更好的护理人才。“通过这样的比赛和训练,我们希望培养出越来越多不仅能精准执行护理操作,更能带给病人温暖、力量与尊严的‘温暖守护者’。”
嘉旺网-股票配资中心-配资平台推荐-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