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妇女在绝经前后阶段,常会出现烘热潮红、面部发赤,继而出汗,同时伴随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软、手足心热等症状,或并见月经紊乱等与绝经相关的表现。此类症候群在中医称为“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经绝前后诸证”。这些症状的出现无一定规律,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各不相同,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甚至十余年之久。
本病在西医学范畴,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一些因双侧卵巢切除或接受放射治疗而导致卵巢功能衰竭的患者,同样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一,病因病机
妇女至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退,天癸濡养渐竭,精血愈益不足,阴阳失于调和,遂致肾阴亏虚,阳失潜藏,或肾阳渐弱,冲任经脉失于温煦。肾阴、肾阳偏盛偏衰的失衡,进而引发脏腑功能紊乱。肾阴不足则肝阳偏亢,肾阳亏虚则脾运失健,痰湿内生。此中以肾虚为本,肾失濡养温煦诸脏,症状遂接踵而生。因个体体质有别,临床可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或兼肝阳上亢、痰气郁结等不同证型。
展开剩余56%二,辨证
以月经失调、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汗出、心悸、情绪波动为主症。
兼见以下表现:
若头晕耳鸣、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伴有口干便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属肾阴虚证;
面色晦黯、神疲懒言、畏寒肢冷、纳少腹胀、大便溏薄,或见面浮肢肿、小便频数甚至失禁,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为肾阳虚证;
若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经量增多或淋漓不止,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属肝阳上亢;
体形肥胖、胸闷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纳差、大便溏薄,苔腻脉滑,为痰气郁结证。
三,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治宜补肾健脾、调理冲任,以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穴位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配穴:
肾阴亏虚:加太溪、照海。
肾阳不足:加关元、命门。
肝阳上亢:加百会、风池、太冲。
痰气郁结:加中脘、阴陵泉、丰隆。
心神不宁:加通里、神门、心俞。
操作:主穴以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施针,配穴按虚则补、实则泻法操作。
方义:本病涉及肝、脾、肾三脏与冲任二脉。气海属任脉要穴,善于补益精气、调理冲任;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要穴,配合肝俞、脾俞、肾俞,可综合调补三脏之功能。
四,按语
针灸对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应重视心理疏导及情志调节,保持心态豁达乐观,配合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
发布于:云南省嘉旺网-股票配资中心-配资平台推荐-配资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